充电宝:日本TDK集团,成为中国充电宝危机的最大受益者

2025年6月,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因电芯缺陷召回超230万台充电宝,民航局随即禁止问题产品登机,消费者连夜排队退货。
调查发现,这些爆炸风险竟源自同一家电芯厂:安普瑞斯,它垄断了中国70%的软包电池市场,小米、绿联、倍思全中招。
这场由中国企业买单的百亿级危机,最终让日本TDK集团旗下的ATL公司躺赚4500万片电芯订单,成为最大赢家。
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北京某高校宿舍里,学生小王刚插上罗马仕充电宝,设备突然冒出白烟,刺鼻的焦糊味瞬间弥漫整个房间。
同月,韩国釜山航空一架客机因乘客携带的充电宝短路起火,机舱内浓烟滚滚,最终飞机烧毁。
这些事件迅速点燃舆论,6月中旬,北京多所高校发出禁用通知,罗马仕冲上热搜榜首。
6月16日,罗马仕被迫召回49万台充电宝,承认部分批次产品存在"电芯原材料缺陷"。
四天后,安克创新跟进全球召回71万台设备,公告直指"供应商未经批准的隔膜材料变更"。
民航局随即发布"3C禁令":6月28日起,无认证、标识不清或被召回的充电宝禁止登机,武汉天河机场仅5.5小时就拦截168个问题产品。
召回过程一片混乱。
安克抽调500名客服应对咨询,紧急定制10万个防火安全袋寄给用户,每套成本超20元。
快递加盟网点拒收问题充电宝,导致大量用户卡在寄回环节。
社交平台上,"客服已读不回""退款流程卡壳"成为高频投诉。
深圳华强北的商户阿禾看着柜台下积压的近2万元无认证存货,无奈贴上"特价90元"标签清仓:"以前随便上飞机,现在别冒险了"。
产业链的致命漏洞
问题的核心指向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
这家中美合资企业垄断了中国充电宝软包电芯市场,小米、绿联、倍思均是其客户。
产业链人士透露,安普瑞斯曾将两个批次电芯外包给代工厂生产,后者擅自将隔膜材料从陶瓷涂层替换为廉价塑料。
这导致电芯长期使用后绝缘失效,正负极直接接触引发短路。
更令人心惊的是成本内卷的真相。
真锂研究院数据显示,一枚安全电芯成本超40元,整机物料成本至少60元。
电商平台上,20000mAh快充充电宝售价已跌破70元,比2021年价格腰斩。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廖添宇指出:"罗马仕、安克为压缩成本,采用简化隔膜结构的低价电芯,安全冗余被大幅削弱"。
低价策略埋下系统性风险。
安普瑞斯问题电芯产量达2000万-3000万片,远超召回数量。
市场监管总局抽查显示,149批次充电宝中6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43.6%。
民航局禁令发布后,美团、街电等共享充电宝平台被曝大量设备无3C标识,用户惊呼"租了个炸弹"。

企业的断腕自救
召回公告发布48小时内,安克创新CEO召集供应链团队,下达死命令:"立刻切断与安普瑞斯所有合作! "。
6月25日,安克与宁德新能源ATL签署协议,豪掷4500万片电芯订单,足够生产300万台新充电宝。
同时,罗马仕转向亿纬锂能采购电芯,绿联则紧急联系力神、鹏辉能源补货。
生产车间同步启动技术升级。
安克新建电芯检测实验室,用红外光谱仪分析正极材料纯度,并搭建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供应商生产线。
在深圳罗马仕总部,研发团队通宵测试石墨烯电芯的循环寿命,试图挽回市场信任。
代价沉重:召回直接损失超1亿元,罗马仕甚至传出"停工倒闭"传闻,尽管官方火速辟谣,生产线已陷入停滞。
渠道端的清理更为惨烈。
罗马仕淘宝、京东店铺全面下架,安克海外召回180万台设备。
华强北商户连夜撤下无认证产品,柜台醒目位置贴上"3C认证,可上飞机"手写告示。
有店员指着空置的货架解释:"在等厂商补发证书,现在安全比颜值重要一百倍"。

行业洗牌的连锁反应
监管铁腕迅速落地。
工信部修订《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检测机构直接赴生产线抽样,堵住"特供样品送检"漏洞。
3C认证实验室咨询量暴增,认证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半年,费用飙升至3万元。
深圳机场增设充电宝暂存柜,上海虹桥火车站抽查旅客背包,高铁或成下一监管重点。
市场格局剧烈震荡。
绿联磁吸无线充电宝逆势登顶京东热销榜,小米凭借自有供应链份额提升5%。
华强北档口老板们力推"魔兽"品牌充电宝,差价仅5元,包装盒醒目标注"GB31241-2022认证"。
小作坊伪造3C贴纸的灰色产业悄然兴起,电商平台出现"CCC贴纸定制"服务,每张售价0.8元。
技术路线也在悄然转向。
安克将快充功率从140W下调至100W,强化温控模块;倍思推出"双隔膜电芯",宣称通过针刺测试。
南芯科技的高集成SoC芯片订单量翻倍,该芯片能同时管理充放电和温度保护。
"现在不是比谁充电快,是比谁更不怕扎。 "一位电芯工程师举着钢针演示安全测试。
躺赢者的历史棋局
当中国企业焦头烂额时,日本TDK集团默默收下4500万片电芯订单。
其子公司ATL的东莞工厂24小时连轴生产,流水线上蓝色机械臂将电芯装入印有"Anker"标志的外壳。
ATL的崛起充满戏剧性,它由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于1999年创立,2005年被TDK以1亿美元全资收购。
这场收购藏着TDK的深谋远虑。
作为90岁的老牌电子巨头,TDK以磁性材料起家,收购ATL后能源业务跃居营收主力,占比达53.4%。
其珠海工厂生产的聚合物电池供给苹果、华为,良品率常年保持在99.6%以上。
当安普瑞斯隔膜丑闻爆发,ATL的陶瓷涂层专利技术立刻成为"安全代名词"。
更微妙的是资本纽带。
TDK曾持有宁德时代15%股份,直到2015年才转让给中资机构。
如今ATL与宁德时代已成竞争对手,双方技术骨干均出自同一研发体系。
"就像师父看着徒弟打架。 "一位电池行业元老评价道。
这场危机中唯一"稳赚"的生意在机场柜台。
某品牌推出"充电宝租赁保险",年费88元承诺"爆炸包赔";深圳宝安机场的寄存柜塞满被扣留的罗马仕产品,寄存单标注:"安全风险,暂存期30天"。
日本防灾应急商店里,中国产充电宝仍被摆在醒目位置,东京上班族山田买了7个:"它们能让手机撑一周,地震时就是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