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1.7亿!成为国内中产新宠,被戏称大叔户外制服

当你刷着DeepSeek官网转圈圈的加载动画骂街时,同一秒钟,20万行代码正通过它的模型在腾讯文档里自动生成;中石化用它的API搭建的知识库,成本暴降57%,员工被警告“提问别超过8行字”!

你点开DeepSeek官网输入问题,光标在输入框里转了整整10秒才弹出第一个字。
论坛里炸开锅:“对话断了三次! ”“客服永远排不上队! ”
没人注意到,深圳某云计算公司刚签下续约合同,DeepSeek的API后台正以每秒8000次调用的速度,给小红书网红批量生成带货文案。
三个月前,你在官网点“提交”按钮只需等5秒。
现在高峰期响应延迟飙升到30秒,比微软Azure服务慢了整整25秒。
就在用户纷纷转投豆包、Kimi时,DeepSeek工程师却在实验室欢呼:当批处理规模从256提升到1024请求,单次Token成本骤降70%。
这意味着同样烧一度电,官网只能服务200个提问。
倾斜给API后台的算力,却能处理5000次企业调用。
湖南三甲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上周刚体验过这种割裂,他把300张X光片传上私有云,DeepSeek花了3分钟才标记完病灶。
本地部署的Claude系统只用90秒就输出了诊断建议。
尽管Claude生成速度更慢(每秒仅45个Token),它的答案被压缩成关键词表格。

这种“精炼输出”策略,让程序员在Cursor编辑器里实测时发现:Claude处理500行代码全程无卡顿,DeepSeek却因64K上下文窗口爆满崩溃。
64K是什么概念?
仅相当于《三体》前30页的篇幅,竞品Gemini的窗口达到128K。
当特斯拉上海工厂测试时,DeepSeek在国产华为昇腾芯片上8秒启动的速度扳回一局,比英伟达方案快3倍。
价格战背后藏着更残酷的算术。
DeepSeek把每百万Token定价压到0.5美元,不到Azure的三分之一。
用户很快发现,Parasail平台以2美元价格提供近乎零延迟的体验,Lambda则用同等价钱给出2.5倍大的上下文窗口。
中石化的新员工培训手册里写着醒目警告:
“向知识库提问时,请将问题控制在8行文字以内。 ”
因为超过这个长度,系统就可能因上下文溢出宕机。
研发团队的周报显示,省下的算力刚支撑完成下一代128K窗口模型的压力测试。
某MCN机构直播展示过真相:用DeepSeek批量生成100条文案,成本比人工便宜92%,尽管每条要多等两分钟。

运营总监签合同时调侃:“就当付款时多刷会儿抖音。 ”
程序员小张凌晨三点被钉钉告警吵醒。
监控大屏显示API调用峰值突破每秒8000次,是三个月前的6倍。
他把客户投诉邮件拖进文件夹底层,在技术群发出通知:“官网继续降速,优先保企业端吞吐量。 ”
机房里的绿灯疯狂闪烁。
价值百万美元的GPU集群正在打包某科研机构的代码请求。
那个在官网骂骂咧咧关掉页面的用户,永远不会知道这里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