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暗战:降本增效,小米用手机芯片,小鹏用自研芯片

何小鹏的秘诀是自研图灵芯片,一颗顶三颗英伟达,成本直降30%。
隔壁小米更绝:直接把手机芯片改造成车规级,性能碾压高通8295,价格却便宜40%。

这场价格战背后,头部车企正用“芯片革命”悄悄改写规则。
当友商还在卷电池、拼续航时,小鹏和小米已把战火引向了指甲盖大小的硅片。
一颗芯片省下1200元,百万辆车就是12亿利润,这才是真正的“降本核弹”。
小鹏的“长期赌博”
2020年小鹏启动图灵芯片项目时,内部争议巨大。
研发团队从大疆、英伟达挖来顶尖工程师,首期投入就超10亿。
何小鹏在内部立下军令状:“要么做成,要么滚蛋”。
流片过程堪称惊险。
2024年8月首次流片失败,温度监控模块在高低温测试中罢工。
团队连夜拆解特斯拉FSD芯片逆向学习,发现双安全岛设计缺失。
重新设计后追加两亿预算,才通过车规级AEC-Q100认证。
量产成本是更大挑战。
台积电5nm工艺每片晶圆报价1.7万美元,首批订单只能做3万颗。
为摊薄成本,小鹏把芯片塞进飞行汽车和扫地机器人,连公司保洁阿姨都在用搭载图灵芯片的扫地机。

效果直接反映在G7定价上。
三颗图灵芯片成本相当于一颗英伟达Orin-X,但总算力翻倍。
这让G7在22万价位实现“暴雨天识别积水避让行人”的功能,传统方案至少需40万以上车型才能做到。
蔚来神玑芯片更夸张。
李斌透露自研芯片替代英伟达方案后,单车毛利提高5%。
按蔚来年销20万辆算,等于多赚10亿利润。
小米的跨界闪电战
雷军造车最狠一招:把第三代骁龙8手机芯片魔改成车规级。
当同行还在等高通8295交货时,小米工程师已蹲在东莞工厂改散热方案。
消费芯片上车最大难关是温度。
手机芯片工作温度0-40℃,汽车要求-40℃到125℃。
小米团队用“夹心饼干”结构:两层氮化铝陶瓷基板夹住芯片,导热效率提升60%。
再灌封汽车级硅凝胶,通过168小时高温老化测试。
成本优势堪称降维打击。
高通8295芯片采购价280美元,魔改版骁龙8成本仅170美元。
省下的钱反哺到800V碳化硅电驱系统,让YU7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

用户感知最明显的是AI能力。
骁龙8的AI算力是8295的3倍,本地运行70亿参数大模型。
等红灯时对着中控屏说“找附近带儿童椅的川菜馆”,系统秒级响应。
传统车机还在转圈加载。
成本砍半的奥秘
小鹏降本藏在供应链毛细血管里。
图灵芯片的电源管理模块原计划用德州仪器方案,成本占比18%。
硬件总监带团队七下深圳,说服国产厂商杰华特定制兼容芯片。
最终把22颗外围芯片压缩到9颗,电路板面积缩小40%。
更关键的是地理布局。
小鹏把芯片封装厂设在肇庆工厂50公里内,实现“早上下单晚上到货”。
对比英伟达芯片从台湾海运加清关的15天周期,库存周转快20天。
小米的打法则是生态协同。
手机部门每年采购2亿颗骁龙芯片,谈车规版时逼高通签下对赌协议:
首年下单量超50万颗,单价再降15%。
这笔订单够小米汽车用两年。

连电池成本都被芯片摊薄。
小米通过投资赣锋锂业拿到底价锂材,自研电池管理芯片精准控制充放电。
YU7的碳硅电池包比同级便宜8%,续航反倒多出70公里。
04 用户体验:从参数到感知的革命
小鹏G7车主最震撼的场景发生在深圳晚高峰。
系统突然提示:“后方救护车闪灯,已自动靠边让行”。
传统方案只能识别救护车,图灵芯片新增的NPU核专门训练警示灯闪烁特征。
雨天经过公交站时更明显。
视觉芯片识别到站台积水滩,方向盘自动左打15度避开。
背后是双ISP引擎实时处理4K图像,动态范围比英伟达方案提升40%。
小米YU7把“快”做到极致。
1.35秒车机冷启动速度,比8295车型快3倍。
用户踩下刹车瞬间,系统已完成15个服务进程加载。
手机用户更受益:车载芯片直接调用手机算力,导航路线无缝流转到车机。
全球市场被芯片改写规则。
小鹏G7在德国实测时,本地化团队最担心多语言支持。

结果图灵芯片的独立CPU核运行翻译模型,德语指令响应速度超大众原生系统。
慕尼黑工程师当场要求拆解学习。
谁被踢出牌桌?
传统Tier 1供应商最先感受到寒意。
某国际巨头中国区总裁私下抱怨:“小鹏自研座舱芯片后,砍掉我们70%订单”。
更残酷的是技术降维,英伟达Thor芯片刚量产,就被图灵芯片的2200TOPS算力碾压。
二级供应商被迫转型。
为小鹏供应雷达芯片的深圳厂商,如今加班改做机器人视觉模块。
老板在内部会上咆哮:“要么学会蹭车企生态,要么等死”。
连设备商都卷入变革。
小米押注复合集流体设备,用手机精密制造技术生产电池。
激光焊接机精度控制在0.1微米,电池车间洁净度比手术室高10倍。
这场战争没有旁观者。
理想用手机SoC模式开发智能驾驶芯片,比亚迪将IGBT模块成本打到大厂腰斩价。
正如某车企芯片负责人所说:“当成本优势变成技术壁垒,追赶者连门都摸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