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已死》評測:破譯一段親情交織而成的死結

如果你非常熱衷於帶有“恐怖”詞條的遊戲作品,那麼 LKA Games 的《光之鎮》我想即便你沒有玩過也一定有所耳聞,藉由一個真實的歷史背景框架打造一個虛構的故事,讓玩家以經歷者的身份投入到這場旅途之中,和很多單純一晃而過的驚嚇手法不太一樣的是,這種心理的暗示總能讓你在體驗之後誕生出一種後知後覺背脊發涼的感覺。時隔多年,LKA 推出了他們的最新作品《瑪莎已死》,如果你對《光之鎮》曾有所好感(我是指遊戲),那麼這部新作我想同樣值得你的關注。
瑪莎已死丨Martha is Dead
開發商:LKA Games
發行商:Wired Productions
發售日期:2022年2月24日
發行平臺:PS5、PS4、XSX|S、Xbox One、PC
屬性:驚悚、劇情、解謎
*本文評測以Steam版為準。
如果你聽到這個名字就直接聯想到了《蝙蝠俠大戰超人》,那這裡可以很直接地和你說這二者除了“瑪莎”這個名字重疊以外,就沒有任何的關聯了。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了1944年的意大利,彼時正處於二戰時期,戰爭的氛圍愈演愈烈,而你則會在這其中扮演一名德軍上將雙胞胎女兒之一的妹妹“茱莉亞”,某個夏天你的孿生姐姐“瑪莎”慘死在了湖裡,但由於你摘下了姐姐的名牌,你的父母將你誤認為了瑪莎,為了得到從小缺失來自父母的愛,你將以瑪莎的身份生活下去,但心裡卻總有一個聲音在呼喚著你,即使故事的結局你已經知曉,但你仍然要去尋找那段缺失的記憶。
首先我想說的是,《瑪莎已死》在故事的構建上無疑是合格的,每層線索的交織都會給到你想要撥開眼前這片迷霧的慾望。倒敘的推進方式在如今眾多以故事作為核心推動項的作品裡其實並不算少見,但這種描述方法不管是給予玩家充分的代入感,還是促使你想要不斷破解謎題的懸疑性,它確實具備著它自身獨特的魅力,作為一部以角色死亡作為開篇的作品,《瑪莎已死》也正如其作品名一樣,通過死亡的瑪莎逐步揭示主角曾經的黑暗以及目前身處於層層故事之中,在你尋找結果的過程裡,你也會跟隨著茱莉亞的思維不斷產生一些想法上的改變,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心理暗示”會遠比直接的“jump scare”更能帶來持久性的壓迫感。
既然被標註了“恐怖”的標籤,那製作組自然也沒有落下一些可供你參與的驚悚橋段,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主角漫步在深夜的森林裡,崎嶇的路面以及周遭不時傳出的響動,確實會讓你不自覺地慢下腳步,以至於每次走到路口我都會擔心從某個地方竄出一些魑魅魍魎,但事實證明在這部遊戲裡,大多數恐怖的來源都是氛圍的烘托,有的只是在一瞬之間,之後就再也見不到了,隨著流程越到後期你所能遇見的恐怖就會逐漸低下來,至少以我個人的體驗,它就像是從一則驚悚劇逐漸跳脫到了懸疑的過程。
在整個流程體驗過後,《瑪莎已死》給我的感覺其實很難嚴格意義上被歸列到“恐怖”的範疇裡,整個流程裡高能的存在感並不算高,儘管在流程中依舊存在著歐美恐怖遊戲開發商常用的血腥橋段,只不過這些段落的佔比並不算多,並且大多都被安置在了流程的前半部分。因此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通過遊戲的方式,讓玩家可以深入體會到精神疾病患者群體的所思所想,而並非是想要把你嚇到。介於早年時的一些創傷,本作會通過走路模擬器的過程中為你注意講述這其中的細節,並最終拼湊出最後的結果,隨著你不斷接觸到真相,你會感受到一種莫大的“壓抑”感,但它並不會因為恐怖而使你卻步,反而更會給一種你尋找到結果的動力。
足量的懸疑氣氛是《瑪莎已死》裡很值得稱道的地方,伴隨著極具代入感的配音演繹,讓這種氣氛愈加濃烈,你可以真切地一路跟隨主角的視角去逐漸從一個什麼都不知曉的旁觀者,變成一個躲在黑暗之處的“怪物”,唸白的腔調也會隨著線索的揭露逐漸“瘋狂”起來,確實有一種迫近真相時那種歇斯底里不顧一切的感覺。順帶提一句如果你想要得到最佳的配音體驗,那我還是比較建議你去更換成意大利語試試,畢竟“底氣十足的正宗意大利語”也是這部作品在宣傳時最重點的賣點之一。
但這種懸疑氣氛,卻也無形中拖延了整體劇情的節奏,很多遊戲當前的故事背景以及事件中的部分細節,都需要你在日常的探索過程中去尋找那些零零碎碎的線索,有可能一個線索的影響會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完整,因此你需要不斷去積累線索去將它們拼湊成一套完整的故事線,我想對於那些只想簡略地快速瞭解到起因經過結果的玩家來說,這種節奏的體驗可能並不會太好,但相反如果你喜歡抽絲剝繭的玩法,去一層一層找到背後的那些祕密,那本作所帶來的調查力度肯定是足夠的。
做一個小“劇透”,《瑪莎已死》在故事上並沒有給出一個最佳的完美解釋,整個故事都將藉由你的遊玩來自行拼湊,這就意味著關於本作就像是一個迷你版的《哈姆雷特》,根據玩家的不同理解它所對應的“真結局”可能並不一致,不過作為一個體量並不是那麼太過龐大的作品,它所能帶來的調查內容也是比較有限,但通過不同的角度來構築出一個別人理解以外的發展,也是這類遊戲的一大樂趣吧。
老式相機是本作一個貫徹始終的重要道具,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遊玩時,你能切身地感受到製作組真的想要教會你怎麼用這種老式相機拍出一張照片,從填裝膠捲到調整對焦曝光,甚至連後續如何暗房裡沖洗照片的步驟也逐步地教給了玩家,這也讓我在通關之後,總是覺得到自己似乎掌握了某種知識和手藝,但緩過神來後似乎又並沒有什麼用。
流程裡有很多以當時那個時期相關的特殊玩法,類似通過輸入一系列電碼內容來推動劇情的展開,不過在這一過程中依舊沒有太多的提示,很多都需要你在探索過程中獲得的線索來進行推進,只是介於意大利語和中文之間翻譯的問題,很多時候你都需要通過原文的原意去思考部分謎題的解法。類似在發送電碼的過程中,規定你需要按照一定的詞彙排列去給對方發送信息,但實際的結果就是這種詞語之間的搭配方法並不能以中文的語法角度去考慮,甚至最後遊戲所給出的答案用中文來說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詞語排列。
雖說只是個支線,但破譯對面電報信息這段也確實讓我卡關了很久
不過這也不能說是製作組的過失,而且也能感覺得到他們確實想要儘可能將原意通過其他語言通順地表達出來,如果以原文的角度去拼湊這些單詞,它確實能組成它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是轉換成中文後,這種表達確實難免會顯得很抽象,只能說像這種讓你拼寫句子的遊玩要素,確實除了本地玩家以外,其他地區的玩家真的很難去找到她想要表達的意思。反正這一段確實給我玩得相當“煩躁”...但也只能說還是因人而異吧,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看得懂意大利語),我個人建議你用意大利文來嘗試一下,這樣在理解上也許會加深不小的流暢度。
在還原故事原委的過程中,困擾我遊玩的最大“元凶”可能就是本作的優化問題了,不管是基礎的興趣點無法互動從而不能推進劇情,還是經常發生的閃退報錯現象,都使得這部以劇情作為主導的遊戲在體驗上形成了巨大的割裂感。另外當遊戲推進到一些比較大的場景時,或許是由於要讀取的內容多了起來,遊戲會有明顯的掉幀現象,這種情況更多地是出現在白天的場景裡,這個問題可以利用切換窗口的方式來得到緩解,只不過偶爾的掉幀卡頓還是會存在,不確定是不是個例,但帶著這種deBuff遊玩也確實感覺蠻難受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作並沒有通關後的內容設定,一切內容包括支線在內都是從開頭起就貫徹始終,在這過程中錯過的收集和支線就只能重新開始或者讀個比較近的檔再來一遍了,如果你是主線黨玩家這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如果你比較在意故事中那些其他的支線,以及那些散落在各處的收集內容,那可能就得隨時注意留好一個合適時間的存檔以備不時之需了。
A9VG體驗總結
遊玩本作的過程就像是在閱讀一本帶有驚悚味道的黑暗童話故事,走路模擬器和恐怖氛圍二者在體驗上相輔相成,這點已經在無數的作品裡得到了應驗,極具壓抑感的範圍塑造,讓整個體驗的過程都像是沉浸在一則悲劇電影裡。如果說有什麼遺憾,那麼可能就是優化以及部分拖沓的環節,讓本應緊湊的劇情顯得有些割裂感。不斷穿插的血腥以及一些極具視覺衝擊的扭曲畫面,也讓它並不適合所有玩家。但如果你可以忽視這些問題,那麼這部《瑪莎已死》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值得一試的作品。
A9VG為《瑪莎已死》評分:7.5/10,完整評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