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多家PC品牌采用GB10超级芯片,即将大量出货

你桌上即将出现比游戏主机还小的超级计算机!英伟达和联发科联手打造的GB10超级芯片,把实验室级AI装进了普通机箱,单机运行2000亿参数大模型,性能堪比1000块入门显卡堆叠。
宏碁、华硕、戴尔等7大巨头抢着发货,最便宜3000美元起步。7月起全球首批买家就能现场操作:无需云端租赁,在办公室直接用Llama2写小说、画高清图、调试AI代码,延迟降低90%。开发者称它"撕掉了计算资源的阶层标签"。

在华硕实验室的测试台上,一台黑色主机正嗡嗡运转。工程师点击启动按钮,27秒内屏幕弹出1920×1080高清图片,由本地部署的StableDiffusionXL模型实时生成。
插进机箱里的核心部件,正是今年1月英伟达展示的GB10GraceBlackwell超级芯片。它只有成年人手掌大小,金属外壳贴着联发科与英伟达的双Logo。
掀开散热盖能看到两大模块紧密贴合。左侧BlackwellGPU集成最新CUDA核心群和第五代Tensor单元,右侧GraceCPU搭载20个Arm架构核心。
两条金色连接带横跨芯片表面,这是英伟达独有的NVLink-C2C技术。
芯片间数据传输速度达到每秒273GB,比传统PCIe接口快5倍。
硬件参数解释了它的"超级"属性。GB10内置128GBLPDDR5X内存,直接连通CPU和GPU处理器。
软件调用数据无需在硬件间反复迁移,模型响应速度提升30%。
存储区配备4TBNVMe固态硬盘,足够装下整个Llama2模型的287GB文件。
实际测试数据更令人震撼。用Geekbench6跑分显示:单核2960分追平苹果M3芯片,多核10682分碾压英特尔i9移动版。
AI专用测试项中FP4精度算力达1000TOPS,相当于用一台设备实现小型数据中心的吞吐量。

开发者在本地运行70亿参数模型时,风扇噪声维持在40分贝以下。
"我们拆解发现散热设计很激进。"一位华硕工程师展示内部结构:六根纯铜热管覆盖芯片表面。
暴力熊液态金属取代传统硅脂,导热系数提升7倍。
双涡轮风扇以反向旋转减少气流干扰,即便满载功耗224W也能压住温度。
首批商用产品已从工厂发货。华硕AscentGX10采用立方体金属机箱,重量5.3公斤。
接口区配置双雷电4、HDMI2.1和万兆网口。
戴尔Precision7960工作站支持双GB10芯片协同,内存扩展到256GB。
微星则推出准系统版本,用户可自由搭配硬盘。
价格标签引发热议。基础版华硕GX10定价2999美元,戴尔高配版突破6000美元。
这个价位能买3台PS5游戏机,或者租用云服务器25000小时。
微软Azure工程师在试用后承认:同价位云服务无法提供连续48小时独占式算力。
实际场景测试验证了它的价值。斯坦福AI实验室用GX10调试开源大语言模型,本地微调耗时比云端缩短17小时。
动画工作室加载Blender渲染插件,生成4K图像速度提升22倍。
最惊艳的是医疗团队的操作:在一台设备同时运行影像识别和基因分析模型,数据交互延迟仅0.8毫秒。
供货名单透露战略布局。宏碁聚焦欧洲教育市场,为高校配建AI训练中心。
联想向中国工厂交付首批设备,用于质检模型开发。
惠普主攻美国中小企业市场,套餐包含3年AI框架维护服务。
渠道商透露日本订单暴增,丰田用这批设备优化自动驾驶模型。
争议声在开发者论坛发酵。有用户抱怨Arm架构兼容性问题,部分工业软件需重新编译。

英伟达迅速更新CUDA12.4补丁,新增200个常用库的Arm优化包。
开源社区贡献更多解决方案,某德国用户成功移植AutodeskMaya。
产能爬坡正在进行。联发科确认新竹工厂启动三班制生产,每月晶圆产量提升至12000片。
英伟达供应链总监飞抵台湾协调封装测试,优先保障七家品牌商的备货。
零售商BestBuy货架已摆出演示样机,标签写着"7月22日正式开售"。
首批用户拿到真机后的反馈很直接。"比想象中更安静,放在工位像台工作站。"游戏公司员工上传拆箱视频:主机比MacStudio略大,电源适配器形似小型充电宝。
另一位数据科学家晒出操作截图:同时打开六个AI推理窗口,内存占用维持在43%。
传统硬件厂商面临压力。英特尔在内部邮件承认GB10威胁数据中心业务,AMD加速推进RyzenAI300系列。
有趣的是苹果突然开放CoreML框架更新,被解读为应对桌面端竞争。
显卡吧有玩家调侃:"老黄这次让显卡和CPU同时失业了。"
商用客户正在挖掘新玩法。伦敦律所用它处理百万页证词分析,本地运算避免文件外泄风险。
新加坡证券机构部署实时交易模型,延迟降低至3微秒。
最特别的订单来自迪拜:某酒店订购20台设备,计划为客房部署个性化AI管家。
软件生态加速适配。Blender4.2版本原生支持GB10光线追踪,测试视频显示渲染提速7倍。
PyTorch推出2.5版编译器,可自动优化模型并行计算。
开发者惊喜发现:通过Thunderbolt接口串联四台设备,可处理4050亿参数的"怪兽级"模型。
故障案例同样值得关注。首批用户中有1.7%报告死机现象,日志显示内存控制器过热。
英伟达发布驱动更新限制超频幅度,并延长质保至五年。
某硅谷工程师改装水冷系统压榨性能,运行72小时后Tensor核心依然稳定。
行业分析师提取了关键销售数据。亚马逊预售页显示华硕GX10三天预订量破千台。

超过60%购买者登记为公司账户,个人开发者占比仅22%。
咨询机构预测2024年出货量达15万台,企业采购均价为4200美元。
全球物流正在密集调度。戴尔休斯敦仓库出动50辆卡车运送首批货物。
联邦快递开通芯片专线运输,恒温货柜实时监控震动与温湿度。
新加坡经销商包下三架货运专机,承诺72小时送达东南亚客户。
英伟达展示了一个工业应用案例。德国汽车厂用GB10替代传统工控机,实时检测车身焊接质量。
每秒分析2000张高清图像,瑕疵识别精度提升到99.7%。
产线工人通过AR眼镜接收警报,维修效率提高45%。
微软团队透露软件优化秘笈。新版Windows11为Grace处理器定制调度器,后台进程自动分配能效核。
视频播放量超500万次,网友刷屏:"买不起看得爽!